实验室多个研究团队成果在各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科学传播效果。《科技日报》就孔宏智团队花朵复杂着色模式形成机制进行了报道,研究成果有望通过对色素代谢通路的精准调控,创制一些新型的着色模式,为观赏植物的花色改良和育种提供相关理论与技术支撑;中国新闻网和新华社等媒体就李博强团队的真菌毒素生物脱毒研究进行了报道,该研究通过共价连接成功制备出一种高效稳定、可重复使用、安全性高的棒曲霉素脱除酶制剂,为真菌毒素生物脱除技术研发提供了新思路;《科技日报》以题为树年轮精准“描述”西南极端干旱事件频率增加,对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进行了报道。此项研究证实了亚热带地区针叶树种捕捉区域水文气候信号的潜力,进一步扩大了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树木年轮网络覆盖范围和年表长度,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区域干旱变率及潜在机制;芳香团队开展芳香植物学相关知识传播,旨在普及芳香植物知识、传播芳香植物文化、展示芳香植物学最新进展,相关成果在中国科学院专刊发表《发展特色资源植物,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文章;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了距今2.2亿年三叠纪鲨鱼化石和500万年前植物化石,古生物团队的研究成果能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青藏高原环境变迁和生命演化的历史,了解两亿多年前古特提斯洋的生命家园。
孔宏智团队、李博强团队科研成果报道
石雷研究员接受采访及院刊专载文章 古生物队在卓奥友峰加布拉化石点调查
葡萄团队与桑日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桑日县超高海拔葡萄产业科技合作协议,团队成员代占武、范培格、王勇健、匡阳甫等人多次深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葡萄园开展实地指导和技术培训,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指导桑日县葡萄春季管理技术和开展葡萄品质调控技术培训
实验室成员还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渠道进行植物科普宣传。牡丹团队通过参加电台直播、或参赛及专访等多方面进行宣传科研相关成果。刘政安研究员配合CCTV10我爱发明栏目拍摄《花随人意》牡丹专题,累计观看2.6万人次;彭丽平助理研究员参与中国乡村之声栏目拍摄《牡丹芍药的PK)专题,累计观看4.8万人次。李旸助理研究员参与第二届中国西部巾帼科技创新大赛,中国特有植物油用牡丹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会后接受专访。
参与拍摄《花随人意》牡丹专题 参与中国乡村之声现场直播
做客CCTV-9、CCTV-10《风从东方来》《透视新科技》节目,完成《肯尼亚植物志》编撰、甜香四溢话猕猴桃、解密秋荷和植物“变形记”四期节目录制。王强研究员在格致论道·澳门推出“我与猫草植物家族的故事”等科普讲座;钟彩虹研究员受邀作为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嘉宾,讲述中国猕猴桃的崛起之路,并评为格致论道微信平台最受欢迎的TOP10;刘慧参加了万象•科学Talk第1期,科普讲解植物有N种死法,到底怎样的植物比较容易被“渴死”?将科研成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与公众分享。
王强在格致论道·澳门做科普讲座 刘慧参加万象•科学Talk
王瑛参加中央电视台《科技新透视》节目
相关网站和APP方面,对植物野外彩色图像的识别引擎进行了升级和优化,花伴侣APP累计下载量1307万,总识别量2.34亿次,本年度识别量2430万次,为公众和科研人员提供高效识别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