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年份 | 获奖题目 | 主要完成人 | 获奖类别 | 获奖等级 | 完成单位 |
---|---|---|---|---|---|
2009 |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 | 钱崇澍、陈焕镛、吴征镒、王文采、李锡文、胡启明、陈艺林、陈心启、崔鸿宾、张宏达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1993 |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 | 秦仁昌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1988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 | 王文采、汤彦承及其研究集体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02 | 中国兰科植物研究 | 陈心启、 郎楷永、吉占和、罗毅波、朱光华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00 |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十五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 | 孙湘君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1981 | 《中国植物志》第七卷(裸子植物门) | 郑万钧、傅立国、王文采、崔鸿宾、陈家瑞、诚静容、刘玉壶、傅书遐、朱政德、赵奇僧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南京林产工业学院 |
1999 | 中国种子植物的特有属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1997 | 中国华南早期维管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1991 | 玄参科植物的分类和系统学 | 钟补求、洪德元、杨汉璧、金存礼、郑斯绪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1987 | 中国植物志(第十四、十五卷,百合科) | 汪发瓒、唐 进、陈心启、梁松筠、许介眉、戴伦凯、汤彦承、张芝玉 |
国家自然科学奖 | 三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20 | 营养健康导向的亚热带果蔬设计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19 | 中国特色兰科植物保育与种质创新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01 | 猕猴桃属植物遗传资源评价、种质基金库建立及育种研究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
2013 | 果实采后绿色防病保鲜关键技术的创制及应用 | 田世平、蒋跃明、秦国政、郜海燕、孟祥红、郑小林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1981 | 橡胶在北纬18-24°大面积种植技术 | 全国橡胶科研协作组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明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1993 | 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研究 | 国家科技成果证书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
1993 | 名贵香料锡兰肉桂引种栽培的研究 | 国家科技成果证书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
1978 | 抗寒、酿酒葡萄新品种的培育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 | |
2024 | 高蛋白牧草苜蓿的功能基因研究 | 陈江华、贺亮亮、陈海涛、王文、刘 宇、赵宝林、赵维月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2024 | 精确调控植物开花诱导及花粉发育的机制研究 | 余迪求、王后平、胡彦如、李 委、张利平、雷日华、李 扬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23 | 被子植物及其关键类群的分子系统发育和演化 | 伊廷双、李德铢、李洪涛、张 荣、金建军、曲小健、张书东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22 | 中国西南山地植物多样性格局及生存策略 | 孙 航、邓 涛、牛 洋、陈家辉、张体操、宋 波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08 | 我国竹亚科重要类群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 杨汉奇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18 | 大花蕙兰和蔸兰新品种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16 | 中国南海岛屿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产业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16 | 南方特色果蔬储存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16 | 凤凰单丛乌龙茶资源利用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09 | 园艺产品采后品质的调控机制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02 | 梅州柚优质高产和综合开发研究 | 彭少麟 |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18 | 广东省特色资源植物利用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22 | 生鲜果蔬供应链绿色防腐与品质调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段学武 | 重庆市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18 | 龙眼采后保鲜、商品化处理与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广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 | 广西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广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 |
2023 | 精确调控植物开花诱导及花粉发育的机制研究 | 余迪求、王后平、胡彦如、李 委、张利平、雷日华、李 扬 |
云南省科技奖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12 | 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与关键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12 | 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与关键技术创新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12 | 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与关键技术创新 | 李德铢、龙春林、杨湘云、石 雷、刘建全、李志军、刘克明、彭 华、王 红、王雨华、孙 航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11 | 云南特色杜鹃花种质资源利用及产业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 高连明 | 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07 | 战略植物资源综合保育、储备及可持续利用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2016 | 果实成熟衰老与品质保持的分子机制 | 田世平、秦国政、李博强、王豫颖、张占全、陈 彤、徐 勇、姚红杰、王 清、王友升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04 | “京”字号系列早熟葡萄品种育种与推广 | 李绍华、杨美容、黎盛臣、范培格、张映祝、王利军、吴本宏、程红焱、钟静一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11 | 藏北高原环境治理植物资源引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石 雷、唐宇丹、王忠全、扎 西、姜闯道、扎 西(小)、张金政、 索朗望堆、崔洪霞、周直升、 普布次仁、洛桑达瓦、左 力、 孙国锋、张 鹏 |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22 | 共享昆明植物园生物多样性 | 孙卫邦、冯 石、陈智发、梁萌萌、梁晓霞、赵柳平、潘彦丽 |
云南省科技奖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15 | 猕猴桃种间杂交技术体系构建和新品种培育 | 钟彩虹 | 湖北省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2022 | 果蔬真菌毒素防控关键技术创制及应用 | 田世平、李博强、王 蒙、毕 阳、王 清、秦国政、冯晓元、张占全、陈 彤、陈 勇 |
北京市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21 | 果实采后生物学及调控技术创新团队 | 田世平、秦国政、李博强、张占全、徐 勇、陈 彤、王豫颖、王威浩、毕 阳、孟祥红、陈 勇、李江阔 |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 优秀创新团队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17 | 特色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应用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
2018 | 葡萄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推广 | 李绍华、 范培格、梁振昌、王利军、吴本宏、辛海平、段 伟、黎盛臣、杨美容、李前隽、匡阳甫、姚雪楠 |
华耐园艺科技奖 | 特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17 | 葡萄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推广团队 | 李绍华、范培格、梁振昌、王利军、吴本宏、辛海平、段 伟、黎盛臣、杨美容、李前隽 |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2016 | 猕猴桃育种创新及产业化应用团队 | 钟彩虹、刘义飞、李大卫、韩 飞、张 琼、李 黎、姜正旺、陈美艳、龚俊杰、黄宏文 |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
2015 | 中国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藏体系与关键技术创新团队 | 李德铢、龙春林、杨湘云、刘建全、石 雷、彭 华、王 红、王雨华、孙 航、张长芹 |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科技贡献奖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23 | 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邓涛 | 邓涛 | 青藏高原科技奖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
2022 | 第十届云南省青年科技奖 | 牛洋 | 云南省青年科技奖 | 其他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2024 | 南方特色果蔬减损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 | 段学武、丁晓春、钟瑞敏、蒋跃明、徐良雄、金文渊、张丹丹、蒋国祥、龚 亮、李志伟、曾 睛、庄晓铠、杨礼安、云 泽、李涛涛 |
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韶关学院、惠州学院、苏州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庄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山市先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2023 | 区域特色经济植物科普活动 | 王 瑛、谭如冰、罗世孝、刘运笑、夏快飞、欧阳海雁 |
梁希科普奖 | 活动类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23 | 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在防治柑桔酸腐病上的应用及其保鲜剂 | 段学武、蒋跃明、冯琳燕、吴富旺 |
中国专利 | 优秀奖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2023 | 利用复苏植物抗旱重编程信号激活模式提高作物抗逆性 | 王晓华、邓馨、刘晓强、王媛媛、Petko Mladenov、Dimitar Djilianovr、Daniela Petrova Moyankova、Aneta Borislavova Lyubenova |
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 二等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2021 | 油用牡丹产业关键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 彭丽平、刘政安、舒庆艳、赵素珍、李 旸、周晓阳 |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 优胜奖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